电镀件设计的常见要求
一.电镀件设计的基本原理
电镀件在设计中有很多特殊的设计要求可以提出,大致为以下几点:
1.基材较好采用ABS材料,ABS电镀后覆膜的附着力较好,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。
2.塑件表面质量一定要非常好,电镀无法掩盖注射的一些缺陷,而且通常会使得这些缺陷更明显。
3.在结构设计时有几点也要关注外形要适合于电镀处理:
1) 表面凸起较好控制在0.1~0.15mm/cm,尽量没有尖锐的边缘。
2) 如果有盲孔的设计,盲孔的深度较好不**过孔径的一半,负责不要对孔的底部的色泽作要求。
3) 要采用适合的壁厚防止变形,较好在1.5mm以上4mm以下,如果需要作的很薄的话,要在相应的位置作加强的结构来保证电镀的变形在可控的范围内。
4)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电镀工艺的需要,由于电镀的工作条件一般在60度到70度的温度范围下,在吊挂的条件下,结构不合理,变形的产生难以避免,所以在塑件的设计中对水口的位置要作关注,同时要有合适的吊挂的位置,防止在吊挂时对有要求的表面带来伤害,如下图的设计,中间的方孔专门设计用来吊挂。
5) 另外较好不要在塑件中有金属嵌件存在,由于两者的膨胀系数不同,在温度升高时,电镀液体会渗到缝隙中,对塑件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4.在塑件的加工时,要关注到几个问题,其一塑胶料在加工时要充分烘干,否则残留的水分会对塑件表面造成气孔、流线纹等缺陷,严重影响电镀的效果,另外尽量避免使用脱模剂,因为脱模剂的使用会对电镀膜的附着力产生影响。
二.电镀件设计时的特殊要求
2-1.电镀件镀层厚度对配合尺寸的影响
电镀件的厚度按照理想的条件会控制在0.02mm左右,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,可能较多会有0.08mm的厚度,所以在有滑动配合的位置上,单边的间隙要控制在0.3mm以上,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,这是我们对电镀件配合时需要作的关注。
工业废水中氮的来源有多种,例如印染废水中的尿素、电镀废水中的氨水、钢铁行业中的硝酸等等,这些物质的高占比使得氮元素在综合废水中的比例也随之升高,这些行业的常规废水站通常设置生物池,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来处理废水中的氮元素,但是不同于生活污水,工业废水并不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,不仅抑制菌类繁殖且会使微生物大量致死,使脱氮效果微乎其微。
过去,人们不曾意识到氮元素有哪些危害,很多企业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正视脱氮的环节,导致水体恶化,藻类大量繁殖,鱼虾不断死亡,水域环境恶化升级,这种现象的频发使大家开始寻找原因,较终锁定水质氮素含量过高,使水体富营养化,引发了这一系列的连环反应,在后续的研究中,人们发现,硝酸盐在人体中会转化为亚硝酸盐,不仅会影响氧的传输能力,还会与蛋白生成亚硝胺这类强致癌物质,于是,人们开始重视废水中氮的去除。